您当前的位置 :江西文明网>江西好人网>好人故事

江西上栗:祖孙三代同做志愿 接力传承好家风

2020-05-23 18:48 编辑:卜玉莹 来源:央广网 作者:佚名

  “有能力帮助别人,是一件开心的事情,也是人生真正的价值所在!”十年前,李希凡从父亲手里接过家里的花炮企业,成为彭高出口花炮厂厂长,经过十年的奋斗,他不仅给社会创造了大量财富,还始终热心参与公益事业,用多年的言传身教传承助人为乐好家风,成就家中三代同做志愿者的爱心善举,其将志愿精神与传统美德相结合的种种事迹,在社会中形成了良好示范。

世上最珍贵的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李希凡有一句格言:生命的多少是用时间计算的,而生命的价值则是用贡献来计算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人大代表,李希凡始终把“不忘家乡、不忘人民”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这些年,他累计捐资几百万元用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与扶贫济困,为老百姓做了很多不起眼但又实实在在的好事,获得了萍乡市优秀企业家、萍乡市劳动模范、最美萍乡人、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第一次让他感受到帮助他人的责任和快乐,是他还没接手家族企业之前。有一段时间,他总能看到一个30来岁的年轻小伙在厂门口徘徊。“他想到我厂里找事做,又怕我们不要他,所以不敢进来。”

  经过一番询问,年轻人才说出实情。“原来他是刑满释放人员,由于父母早亡,回家后无依无靠,所以想到我厂里找份工作糊口。”这件事引发了李希凡的深思。“李某兄弟是因为父母早亡,读书不多没有谋生手段,才跑去混社会帮人讨账触犯法律获刑的,如果我拒绝他们,就等于掐灭了一个迷途知返的善念,势必使他们重新走上犯罪的道路。”李希凡感叹道。

  尽管身边的亲朋好友都反对,李希凡还是把李某招进厂里织鞭炮,并在厂里帮他安排食宿。三年后,弟弟李小某出狱,李某把弟弟介绍到厂里,李希凡二话没说答应了。对于这个李小某,李希凡更是花了很多心血。

  “李小某在厂里织鞭炮14年多了,成了家、盖了新房,一直没离开我。那时天天有社会闲散人员到厂门口找他,我不肯他出去。为阻止他与社会闲散人员接触,我好多个晚上就在宿舍守着他到深夜,与他聊天,化解他心里的不平衡,给他买了电视,鼓励他重拾生活的信心。为了帮他成家,我到处托人给他介绍对象,借钱给他娶妻;为了帮他盖房,我带着他到处采购建材。当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觉得自己有能力去帮到别人,就应该施以援手。”李希凡说。

  一步步看着李氏兄弟浪子回头,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李希凡对自己的人生有了重新的考量。于是,他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成为一名志愿者。十多年来,得到他帮助的个人与单位不下1000人(家)。

  他乐善好施,十里八乡的村组、学校搞建设资金有缺口找上门,他都慷慨解囊,大到汶川地震、武汉疫情,小到当地大小村道、水利设施、村部服务大楼、学校建设都得到过他的捐助;他是个热心肠,村民大小事务都喜欢托他帮忙,村里有个贫困户李丙元,孙子李琦查出患病毒性脑炎,李希凡不仅给以金钱上支持,还鞍前马后帮忙寻医问药,专程从北京协和医院请来医生帮其医治,而扶贫救急、关爱敬老院老人更是成为了他18年来雷打不动的习惯;他支持家乡教育,积极为孩子们成长成才出钱出力,每一个考上大学的当地学子都得到过他的鼓励,孩子们的教育问题更是多年出现在他的代表提案。

  李希凡真正把公益做成了一种情怀,为付出而乐,为贡献而歌。他常说:“因为能力有限,我做得远远不够,但我会坚持下去。”

从小受父亲的影响,长大后支持父亲的公益事业

  父亲李炳和也是个热心公益的人,做过大队(村)主任的他深知基层的不容易,创业后非常支持当地建设,村里几条主要村道都是由他牵头修建的。

  “在1989年至2000年的这11年时间里,他先后几次为村里修路累计贴补21.7万元,还让他背负了债务,好几年才还清,但他一直是无怨无悔。”时任村支部书记的郑美荣如是说。

  如今已是80岁高龄的李炳和,还在为村里的公益事业忙前忙后,把村里的几口老水塘及灌溉水渠修的结结实实。

  “继前年修‘红鱼塘’贴补了2万元,去年维修‘中万塘’中又垫付了18万元,上级奖补资金下拨后,李炳和还是贴补了9万元。”支部书记刘向阳说。

  面对记者提问,李炳和笑呵呵地说:“子女们一直都很支持我,凡伢每月都会给我们两老七、八千块生活费,过年过节都会孝顺我,我不这样用怎么花得完?”

  “看到他每天顶着烈日站在塘坝上,心理确实有担心,毕竟年纪那么大了,但只要他高兴,我们就支持他。”李希凡道。

好的家风,才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

  李希凡的两个双胞胎儿子都很优秀,大儿子李科是单位的团委副书记、志愿服务队队长,小儿子李洋也是单位的青年积极分子。两人在大学期间就多次组织志愿活动,有150多人的志愿服务团队,到四川巴蜀支过教,参与了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的“爱心包裹”项目等。参加工作后,两人更是单位开展志愿活动及结对帮扶工作的主要骨干,多次到周边的湘东区、芦溪县开展爱心帮扶行动。

  “记得大四那年,同学廖某整天闷闷不乐,经过多方打听,得知他母亲患了重病,我就偷偷将10000元奖学金汇给了廖某,心理激动了好几天,这也是我第一次感到能帮到他人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李洋激动地说。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长辈们的一言一行都会沉淀在他们的思想里,我们从小就教导他们,让他们觉得助人为乐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李希凡回忆里,几个小孩从小就很懂事的孩子,从不乱花钱,我们给的零花钱他们都会存起来,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一个人做公益不稀奇,但一个家庭从老到少都致力公益的却并不多见。李希凡的家庭就是如此,父辈们以身作则,用行动诠释着美德;自己夫妇苦心经营,多年致力于帮助他人;儿子们子承父业,继续活跃在公益活动中。祖孙三代人,都在用己之所长帮助别人,传递着乐于助人、热情无私的优良家风。

    江西好人网版权声明
    1. 1、本网专稿栏内的所有作品,包括标有“江西好人网”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江西好人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经本网授权使用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好人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2、本网注明“来源:×××”(非江西好人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 3、在本网的新闻信息页面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不代表本网观点,文责自负。
    4.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发布之后30日内同本网联系。
    5. 5、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7779

    失明老兵义务讲解英雄...

    一个人,一座馆,一份忠。他曾是一名特种兵,一次意外事故使他的双眼视力几近为零,他毅然放弃部队疗养回到了家乡。他46年如一日,独自守护着方志敏等革命先烈的纪念馆 [详细]

    谢招连:一位花甲老人的红色守望

    16岁那年,怀着对革命先辈的无限崇敬,她走进了供养伤残军人和烈士后代的敬老院,成为了几十位老人的贴身保姆。37年过去,青丝已... [详细]

    章淑荣:婆婆妈妈的贴心袄

    十几年来,她怀着一颗孝顺之心、体贴之心、关爱之心,毫无怨言精心照料两位生活不能自理的90多岁的老人,虽然忙碌艰辛,但她的脸... [详细]

    任春华:临危不惧 夺刀救人

    吉安市吉安县敦厚镇君山大道某小区居民,徒手从罪犯手中夺下“屠刀”,救下了两个年幼的孩子,被吉安县人民誉为“最美夺刀客”。 [详细]
    江西网警在线
    互联网经营备案登记-红盾标志
    |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赣B2--20100072备案号: 赣ICP备05005386号-1 药品信息服务证
    文网文[2012]0135-002 新出网证(赣)字05号 络视听许可证1406143号 新网3612006002
    江西日报社 中国江西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