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榜人姓名:胡勇 身份:中共党员 江西师范大学
事迹类型:敬业奉献 所在地区:江西省 江西省教育厅 江西师范大学
-----------------------------------------------------------------------------------------------------------------------------
相关事迹“满带理想的我曾经多冲动”这样一句歌词,令人回忆起那一段自己独特的青葱年华,而我在听完胡勇老师的两堂课后,心里想的都是在一段最美好的时光里选择用知识丰富自己,似乎也是一种自由,积极汲取精神营养的自由,给自己带来不一样的心灵飨宴。确实如此,在胡老师的课堂上,他在传授知识过程中的一句经验分享,总会让我们有话可说,而不只是支撑着眼皮与英文字母作斗争,揪着每一秒钟盼着课堂的结束。
胡勇老师,中山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现任职于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社会语言学课程;教授本科生英语语言学、英语精读等课程。年纪轻轻就已是博士学位,本身就十分令人敬佩,更值得一提的是胡老师的课也很生动有趣,每讲到一处知识点就会有一些他自己的经验分享,寓教于乐的形式集中了我们上课的注意力,驱赶了脑子里作乱的瞌睡虫。例如这次我们讲的是英语精读的第一单元关于大学生活的部分,课文里在讲解到“identity crisis”的相关段落时,大家对于它的翻译理解得并不是很清楚,只能模糊地译为认同危机,胡老师就跟我们讲大学时期是我们形成三观的最后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我们个体是充满矛盾的:在家庭层面中,我们既渴望着完全独立却又需要父母为我们提供资金的帮助,在这种半独立的状态下我们会陷入一种所谓的认同危机,接着,老师会通过讲述自己的经历,以幽默的语气调动课堂上的气氛,从课本讲到生活,又在生活中寄予积极的态度,这就是我在课堂上的直观感受。
印象深刻的还有课上老师对于知识,对于学生的认真态度。第一单元的课文有四页之多,但老师却每一句每一段都给我们讲得清清楚楚,并没有因为某一部分的知识点不多而选择略过不讲。于是三周下来,十二节课,我们学的仿佛不只是一篇课文,而是一个时期里的别人的观点与自己生活相结合的思想的融合。在前几节课中,老师针对一些我们容易混淆的单词反复提及,反复提醒,只希望我们能多熟悉它们,而不是以一种一知半解的学习态度去跳过一个个形式相近却又完全不同的单词。另外,课本中还出现“Southwestern Baptist Theological Seminary”西南浸信会神学院的名称,出乎我意料的是老师跟我们讲解了这个学校日常的学习课程并把它与香港浸会大学作了简单的比较,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增长了我们的课外知识。当然除此之外,老师也给大家布置了每一周的背诵任务,课堂抽查之后也会就背诵内容进行讲解,因此我们接受知识的范围并不仅限于课本,想了解的范围广、领域大本身就是对自我提升的机会,又有何不可呢?
“人是一支会思考的苇草”,我们区别于自然界其他动物就在于我们的思想,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考,思考自己应该怎么去做好每一件事,思考自己用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在胡老师身上,我看到的是对自我生活合理规划、对教学知识认真负责、对学生宽容仁和的高尚品质,在二十几岁的年纪选择继续用知识武装自己,攻读博士学位,又回归教学一线的行为令人钦佩,更是我们广大学子的学习榜样。为师者,不仅在于教书解惑,更是在无形中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为人处世的原则,我们很幸运生在这个时代,却也清楚地意识到教育行业需要越来越多像胡老师这样的人去增添它本身的吸引力,寓教于乐方能使学生乐于学识。有所为有所不为,教师行业具有的神圣意义同样也需要更多的人去捍卫,去守护,那是陶行知先生“万世师表”的精神,也是无数先辈愿“为往圣继绝学”的万世光辉!
“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我们在这个人人渴望学有所成,建功立业的快节奏时代,不免唏嘘时光之可贵而我们却选择在大学里迷茫不知所归,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最怕你一生碌碌无为却还感叹平凡可贵,如果在最该奋斗的年纪里我们活成了只会娱乐的胖子,习惯于用借口为自己的无为埋单,那么不久的将来,懊悔的神情出现在自己的脸上时,那该会有多难看!